|
关于中国知青村筹建工作的报告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6427 更新时间:2006/7/2 | ||
侯 隽 为完成知青一代人心系“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夙愿,2003年初,我和邢燕子、董加耕等几位老知青,在我当年下乡的地方——天津市宝坻区史各庄镇窦家桥村开始筹建“中国知青村”。 “中国知青村”既然叫“村”,就是想打造成一个集科、农、工、贸、文旅、休闲、康疗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根据目前的实力和政策环境,我们决定先行开发"知青村园艺科技中心","中心"由占地400亩的"核心服务区"及周边近三千亩的“花卉苗木示范基地”组成,工业等产业融入其它相应功能区。 经市场调研,初步确定了“核心服务区”招商引资的重点:一是在“生产服务区”,着力引进具备出口标准的设施花卉、果蔬种业,以及绿野餐饮、培训、会展等项目;二是在"中国知青林"景区,重点开发生态旅游,附带经营苗木新品及淡水养殖等项目;三是在"生活服务区",重点引进安老、休闲、康疗项目。计划先从农业切入,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开发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引进教育培训和安老康乐等项目。最终把知青村建成一个生态农业和园艺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及展示企业形象、推销企业产品的窗口,在促进农业由生产、产品型向生态、服务型转移的同时,为企业营造一个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创新平台和发展环境。同时,也可为市民提供一个观光休闲的好去处,还可能成为环境优美的新型城乡一体化社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邢燕子、董加耕等我们几个老知青,历来珍重知青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我们一向以为:知青情结就是一种平民情结,知青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完全可能而且应该与农业文化融为一体,为促进“三农”发展服务。所以,我们决心以一生的积累为代价,筹建一个“记录一代人情结、凝聚一代人精神、展示一代人风采、鼓舞一代人前进”的“中国知青村”,并把它建成一个报国村、兴农村、文化村和生态村。因为我们坚信:弘扬知青精神,即:爱国主义、崇尚科学、团结拼搏、吃苦耐劳、敢想实干、与时俱进的精神,不仅可以焕发老知青为“三农”发展再创业的激情,也会激励现代知青为促进“三农”发展大显身手。 目前,我们首先从知青林入手,加大力度启动知青村环境建设,通过“留下一片绿荫,传承一种精神”来物化我们的精神财富,让“中国知青村”更加富有文化特色。目前,我们的知青林生长茂盛;情怀园正在紧张建设,大家已捐建起“不染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基石山”和“志在四方景石”等标志性建筑;"知青文化广场"和"知青博物馆"也在积极筹划中。 希望各位朋友能从各方面尽力给以支持和帮助,尤其希望提供花卉等基础性产业招商引资方面的信息和有关知青博物馆规划设计的建议。 欢迎与我们联系: 电子信箱: zhgzhiqingcun@163.com zhiqingfz@126.com 联系电话: 022-29242607(传真) 联 系 人: 刘 昕 罗新生 通讯地址: 政协天津市宝坻区委员会 侯隽转 邮编: 301800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
|
![]() |
![]() |